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

母乳媽媽的惡夢:塞奶、乳腺炎、乳腺膿瘍(上)

第一次嚴重塞奶來得又急又痛。這篇文章記錄我在半夜請通乳師到府搶救的真實經歷,從飲食雷區、塞奶反覆、到哭著找醫生與泌乳顧問的過程。如果你正在經歷塞奶或乳腺炎,希望這篇文字能陪妳走過那段痛,也提醒妳:不要等到真的撐不下去才求救。

是的,三種惡夢我都經歷過🥲 我覺得餵母奶這件事,真的是我自己經歷解構式的學習、再用血淚換來的經驗😢

剛開始餵母奶時,只知道忌油炸、酒精、容易退奶的食物例如韭菜(但其實只吃到幾口有繼續親餵不會就此退奶啦)等等,其餘食物我就照常吃。在月中清淡飲食還好,一出月中沒日沒夜的顧小孩,沒能好好的吃正餐,我們就在家裡堆了一堆懷孕時想吃不能吃的餅乾、麵包、義美泡芙等等,餓了隨時能咬上一口。仗著自己產後秒瘦回產前體重,沒在忌口😂 然後塞奶就找上門了。

尤其在轉成全親、餵奶量追起來時,幾乎每週都塞一次。

前幾次塞奶時都能靠網路上的各種方法排除(勤親餵、敷食鹽水、擦橄欖油、移除小白點等等),但終於有一次怎樣都排除不了,除了塞奶還出現腫痛,感覺有發炎的徵兆了,才去看了醫生。(24小時顧著嬰兒真的很難去看醫生)

由於是週末晚上,只找得到一家列於母乳友善名單的診所。看診醫生不是IBCLC醫生,所以只開了抗生素治療我的乳腺炎,對於塞住的奶沒辦法排除(若是IBCLC醫師可以協助用手擠奶排除)。

那次印象真的很深刻,隊友打了數通電話連絡了所有我們能找到資料的IBCLC國際泌乳顧問,但沒有人有辦法在週日晚上9:00來到府服務。幾位顧問建議我們忍到星期一早上去看毛心潔醫醫門診急救,但有塞過奶的媽媽應該知道,那種感覺是彷彿活不到隔天早上啊!

儘管前輩媽媽們都不推找所謂的通乳師,但那次真的走投無路了,我們請了通乳師來到府服務。時間是半夜1:00,我塞住的胸部漲得超大,兔寶也吸不走(因為塞住),痛苦萬分的等通乳師來急救。

我覺得塞奶時最崩潰的是,寶寶想吸奶吸不到會生氣大哭,奶就在痛了還要處理寶寶,連另一半也被掃到,真的是一人塞奶、全家大亂啊!

通乳師在半夜1:30左右到了,我們在沙發上舖了毛巾,進行了搶救。那次才知道原來我的奶這麼多!(當初30cc都擠不到的我去哪了)簡直像噴泉一樣,蔚為奇觀。通乳師用手擠奶和道具輔助,在我兩邊乳頭都清出了2-3顆小白點,還通了好塞的一條乳線(有痛🥲),一路忙到半夜3:00,才把兩顆奶狀況都排除了。

因為我的奶塞得太嚴重,通乳師特別跟我討論了平常的飲食,我這才驚覺精緻澱粉是大忌,我開懷吃了1-2個月,當然兩顆奶都塞到不行;以及,建議我停掉卵磷脂的補充。

說卵磷脂,我也真的是有點嘴硬;看到許多文章都說卵磷脂對通暢乳汁的效果沒有任何科學證據,甚至對許多人會造成塞奶的反效果,但一旦遇到塞奶還是會死馬當活馬醫吃吃看再說。

不過請通乳師的這次教訓太慘烈,從那天開始我又回復懷孕期間飲食控制的狀態了,哭😭。

其實這次算是請鬼抓藥,我自己心裡也怕怕的,因為很多人分享給通乳師通完的慘案(乳管破裂、受傷感染等等),通完當下兩顆奶都很柔軟沒錯,但到隔天,右奶出又出現了小白點,雖然沒有塞奶,但隔幾週白點附近的皮膚開始有點增厚。因為沒塞奶,我決定不去理它先放著,讓寶寶自然吸走。(幾個月後那邊成了另一個塞奶區域)(以上很血淚的教訓,大家真的不要學)

因為反覆塞奶了幾次,除了我的飲食,我開始在想是不是寶寶含乳的關係,或其它因素我沒考慮到的,思考了再三,我連絡了毛心潔醫師的團隊,安排了一次泌乳顧問的家訪。

給媽媽的建議:在產前就預先調查好醫療資源,包括鄰近的IBCLC醫生、IBCLC國際泌乳顧問、支持母奶哺育的兒科醫師、乳房外科醫師。

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的網站上有相關資源,可以查詢。

在台北可以直接找博仁醫院的毛心潔醫師和她的團隊,另外毛醫師的學妹陳韻寧醫師(IBCLC)在博仁和輔大醫院都有診,也很方便。

下一篇:母乳媽媽的惡夢:塞奶、乳腺炎、乳腺膿瘍(中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搬家小通知|歡迎來新家坐坐

親愛的你,謝謝曾經在這裡停留。 我已經把這個部落格的內容慢慢搬到新的空間: 《光是這樣就很好》 → lightisenough.wordpress.com 這個新空間會繼續分享 關於育兒、工作的拉扯、以及日常裡那些微小卻溫柔的光。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陪伴,歡迎追蹤新站,一起走...